大坪镇潭坑村对标“七个和美”创建标准建设典型村
大坪镇潭坑村是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该镇紧抓机遇,聚集各方面优势资源,对标典型村“七个和美”创建标准,突出“一粒米”做文章,着力在环境整治提升、产业培育发展、乡风文明塑造、乡村文化空间营造提升行动等方面,敢想敢干、真抓实干,用心用情用功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绘好乡村“高颜值”,在村居环境上下苦功
河堤两旁的芒草清除后,视线好多了,我们终于可以放心地在河堤散步,看两边风景,不用担心安全了。”潭坑村村民杨叔表示。
自入选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在大坪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潭坑村加快环境提升步伐,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之”字型一河两岸地理优势和百亩丝苗米基地,打造罗岗河(潭坑段)1.5千米党建长廊和农业主题公园、球形山公园,形成以潭坑为中心带的绿美山水画卷。
通过镇村两级联动、分片负责的工作方法,潭坑村积极开展全村环境卫生大整治、三清三拆、外立面改造等工作。尤其是抓住冬季兴修水利的好时机,对河道进行清淤,两岸杂草进行清除。在做好“减法”的同时,潭坑村也在认真做好“加法”。结合“党建红”引领“生态绿”,助推“绿美兴宁”植树活动,在沿河堤路新种植火焰木等乔木500株,全村已种植乔木1000株。
站在潭坑村河堤上,视野广阔,河晏清清,一幅宁静自然的乡村风景图呈现眼前。潭坑村以自然风貌为基础,聚焦“小节点”美化,提升改造墩下池塘小菜园,统一搭建绿色篱笆,与村舍环境、碧水青山相得益彰。
为提升潭坑村的“颜值”,同时也为了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潭坑村采取奖补的形式,对全村共53户外立面需整治的农房,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帮助他们改造。目前已完成14家农房外立面改造。村民出行方便,主要村道已全部实现硬底化,建设相对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配有独立党群服务中心、卫生站、公共卫生间。接下来,该村还计划对全村“赤膊房”的外立面、丝苗米基地观光栈道进行提升,并对卫生站至观金桥柏油路面、观金桥进行改造。
瞄准产业“发力点”,在产业培育上下苦功
说起潭坑村,绕不开的是丝苗米种植。作为兴宁最早发展大户种植丝苗米的村,全村已1000多亩水田已基本种植丝苗米。“潭坑村的好山好水,必须转变为发展的优势。”大坪镇党委书记刘渊说。
依托1000多亩丝苗米产业、1800多亩油茶产业等资源特色,潭坑村做好“土特产”文章,联农带农300多户,助推村集体经济达到50万元以上,并带动全镇种植丝苗米1.2万亩,真正做好“一粒米”文章。引进云兴砖厂投资办厂,每年生产环保砖5400万块,解决30多人就业。引进浩然养殖在猪湖岭投资生产,养殖黑山羊500多头,草鱼养殖30多亩。同时,现有1家“四上”企业广东米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23年主营业务为2200万元。
有了产业才有人气,有了人气才有发展,潭坑村吃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打算大刀阔斧地开展下一步计划。据村党支部书记陈海良介绍,该村计划投入1279.01万元,在村文化广场旁建设农产品物流储存、展销中心,并利用屋顶建设光伏,计划年底前投入运营。预计可惠及周边6个移民村1279户5575人,每年为潭坑村村集体经济增收50多万元。
数字化治理是发展方向,潭坑村积极争取上级资金50多万元打造“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借鉴法治乡村数字化普法的“陂篷模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与公共法律服务深度融合,完善建设监控系统、信息化系统、大喇叭系统等,推动乡村治理走向“智”理。开展“移风易俗”宣讲活动,积极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促进乡风文明。
积极发挥本村企业兴宁市润丰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广东米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罗新辉作为全国劳模、“广东好人”和“产业村长”在潭坑村产业发展和公益事业上的积极作用,带动更多村民发展产业,成为热心公益、踏实干事的新农人。以乡情乡愁为纽带,村容村貌改变为见证,潭坑村吸引了更多村民、乡贤参与到村庄建设中。“通过乡贤支持,我们近期举办了篮球比赛和文艺演出,真正实现了让‘百千万工程’成果更多地惠及于民。”陈海良说。
(南方+)
页:
[1]